服务热线 +86 10 68288818

昆明市积极统筹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增收

2020-08-08

8月7日,昆明市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消费、就业、产业扶贫专场),根据相关安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云川就全市统筹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增收工作情况进行解读。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按照“政府市场两手抓、供给需求两对接、区域内外两协同、线上线下两互动”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务工增收促脱贫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返岗及转移就业117.7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返岗及转移就业13.31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60.8%,有力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一)战疫情,确保就业大局稳定。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全市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将援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并率先在全省完成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符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2.3万户企业,拨付企业稳岗返还资金4.42亿元(其中,普惠性稳岗返还金额3.41亿元,暂时性经营困难稳岗返还金额1.01亿元),稳定就业岗位76.2万个。

(二)抓机制,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人社局不断完善就业扶贫工作的组织落实体系,特别是今年,为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创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两办两组”作用。“两办”作用,通过市就业组织化提升指挥部办公室和市人社局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和配合召开全市促进农民就业各类工作会议、视频调度会等16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援企稳岗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调度;出台《昆明市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稳就业保收入十条措施》《关于做好2020年精准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创业工作“不减速”。“两组”作用。以县市区人社部门党员干部为主组建“稳就业工作组”,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走访当地企业和人社部门,积极做好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稳岗转岗工作;成立“副县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就业联络小组”,深入县、乡、村进行实地督导调研,截至目前已开展3轮督导工作。

(三)抓摸排,实现就业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村“三委”和促进就业员作用,按照“六个清楚”标准,即:“家庭人口状况清楚、就业情况清楚、就业意愿清楚、技能水平清楚、培训愿望清楚、文化层次清楚”,精准调查、统计、清零,及时掌握了解全市21.95万建档立卡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为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筑牢基础。

(四)抓培训,提高针对性实用性。近年来,在市级安排3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民培训费用的基础上,又增配600万元创新性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主要用于已不再列入国家培训资格目录但又适合农村劳动者就业及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项目补贴。在培训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遵循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同时,紧密结合市场实际,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建档立卡劳动者参加电焊工、挖掘机以及其它前景好、收入高的职业技能工种培训,并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开展竹篾编织、大棚蔬菜种植、民族刺绣制作等特色农村实用技术,三年来,共开展培训1370期,培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6.8万人次。

(五)抓转移,扩宽输出增收渠道。一是以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为载体,实现省外转移就业一批。截止目前,全市实现省外转移就业3.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0.55万人。全市共完成沪滇劳务协作就地就近就业1722人,完成目标任务2200人的78.27%;其中转移到上海就业112人,完成目标任务120人的93.33%。二是大力开发省内就业岗位,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实现省内转移就业一批。截止目前,共实现省内县外转移就业37.9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者5.21万人。2017开始启动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以来,主城区共收集31.5万个有效就业岗位,实现“一区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2.54万人。三是依托扶贫车间等项目,积极开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补贴(后按其发放工资额的15%给予补贴)。截止目前,全市建设认定扶贫车间9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1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者0.3万人,兑现扶贫车间奖补288万元。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劳动力、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帮扶就业,共计安置6409人。同时,以东川区800人以上大型安置点作为重要区域,努力促进搬迁“进城入镇”群众充分就业。全市共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站点(窗口)52个,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转移就业18398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1398人),开展转移培训7765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7055人),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户均1人就业。

(六)抓创业,促进劳动者返乡就业。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劳动者自主创业。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返乡创业劳动者提供创业场地和服务支持,有效地降低创业成本。对成功创建农业创业示范村给予5万元的工作补贴,成功创建农业创业示范园区每个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农业创业示范村140个,农业创业示范园区32个,省级创业园区(基地)47个,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80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3个。其中,三个贫困县区有各类创业园区13个。2020年为27个主动减免租金的创业园区发放一次性园区补贴136.5万元。二是加大创业货款扶持。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贷款4.5亿元,扶持企业7920人(户)。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的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首次创业并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贷免扶补贷款带动3-5人给予1000元、5人以上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三是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对符合条件经评审确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创业团队,对注册在昆明或经营在昆明的小微企业给予3-6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培训扶持。目前累计实施项目8期,资助创业项目(企业)867个,带动就业1.5万人。其中,三个贫困县区资助项目112个。四是定期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在全市遴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及创业者,由市政府授予“春城创业奖”奖牌和证书并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金资助,累计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4届,报名企业2928家,奖励资助企业136家。2020年启动第五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专门针对贫困县区设立“返乡创业组”赛道,安排28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创业者,鼓励更多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七)抓服务,增强就业稳定性。一是建立返乡回流监测机制。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建档立卡劳动者稳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社部门在依托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基础上,以就业促进员为主体,建立返乡回流动态监测机制,为362名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人员提供企业推荐、岗位推送、跟踪管理等服务,目前有就业意愿的270人已实现重新就业。二是强化就业创业宣传机制。通过昆明电视台、昆广网络、云南日报、昆明日报等传媒宣传就业典型,提振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信心。依托昆明就业网、“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和派出专人深入乡镇、村及易地搬迁安置点进行宣传,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强化岗位推送服务机制。组建959人的“人社专员”服务企业队伍,为全市重点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农村人力资源调度,帮助254户复工复产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88万人。

发布会上,对媒体记者提出的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部劳务协作自2018年开展以来,上海市普陀区与昆明市共同携手,持续深入开展沪滇劳务协作工作现场进行了答复。昆明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姚晓怡主持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林草局的相关负责人分别通报了各自领域统筹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化提升和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情况、统筹消费扶贫工作情况、推进生态扶贫助力贫困户增收工作开展情况。中央和港澳驻滇媒体以及省市3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到场进行宣传报道。



DSC_0492_看图王

 

返回列表
  • 关于我们
  • 机构服务
  • 员工服务
  • 资讯中心
  • 联系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1 北京从尚国际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88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758号 技术支持:快帮云
Copyright © 2021 北京从尚国际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388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758号 技术支持:快帮云